“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法律于郑明玖律师而言,不是晦涩条文的堆砌,而是心中熠熠生辉的灯塔,是不容撼动的信仰图腾。在每一个经手的案件里,他都如工匠般精心打磨正义的轮廓。艰难谈判时,他据理力争;激烈庭审中,他从容应对。这些经历,都是他一路走来的珍贵印记。他期望凭借自身力量,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光芒。
郑明玖的法律之旅,始于中学时期对政治课的浓厚兴趣。那时作为政治课代表的他,热衷于思考,常常与同学们激烈辩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一颗法律的种子悄然在他心中种下。年少时的初心和理想,如同熠熠星光,照亮了他未来的职业方向。1985年高考时,郑明玖将第一志愿填报为政法学院,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偏离。但他并未就此气馁,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于1989年成功考入华东政法大学,攻读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让他离自己的法律梦更近了一步。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仅为他奠定了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也让他对法律的热爱愈发深沉。
在律师行业,郑明玖的经历独树一帜。
1992年研究生毕业时,郑明玖面临诸多选择。他曾前往深圳和海南,联系了多家律师事务所。彼时,海南刚建省不久,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氛围深深吸引了他,最终他留在了海南省司法厅,从事律师管理工作,参与筹建了海南省律师协会。省律协成立后,他一直在秘书处工作,先后担任秘书长助理、副秘书长。期间,他主导建立律师持续教育机制、推动律师权益保障机制、搭建跨区域业务协作平台,为海南律师行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作出了贡献,这段经历使他兼具实务经验与行业视野,形成了 “既懂办案又懂管理” 的复合型法律人才特质。2000年,郑明玖从海南回到上海,专职从事律师工作。
1990 年,他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三年后正式申领律师执业证书,在海南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开启了法律职业征程。早期执业阶段,其业务版图以诉讼领域为核心,曾深度参与当时颇具影响的两起重大刑事案件的辩护,代理某大型创业投资公司在海南地区的系列民事诉讼案件,也曾为某大型股份公司的改制设立提供专业支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化,他敏锐捕捉到法律服务市场需求变化。2000年回上海执业后,他的业务重心逐渐转向资本市场、公司商事、并购重组等非诉领域。在持续深耕中形成了“非诉+诉讼”双轮驱动的服务模式,既能为企业的并购重组、合规经营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亦擅长重大商事争议案件的解决,实现了从传统诉讼律师到复合型商事法律专家的跨越发展。
从省厅律师管理处的公务员,到省律师协会工作人员,再转型成为专职执业律师,这一路的身份变迁,为他打开了多扇观察法律世界的窗口,积累了不同于他人的多元视角与丰富经验。如今,这些宝贵的财富已融入到他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中,使他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总能保持全面、客观和理性,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谈及对律师专业性的理解,郑明玖神情认真且严肃。他感慨道:“律师这个职业很特殊,要面对各色人等,处理各种麻烦,时常直面人性幽暗,因此律师要有强大的内心和定力,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但我始终认为,总体而言,专业才是立身之本。当然,我所说的专业,不仅仅是指专业知识,还包括专业精神。不得不承认,社会上有些“江湖律师”,专业水平有限,但却以“关系”和“资源”为噱头,在法律服务市场颇受关注。这些人在面对当事人时,往往信口开河,轻易许下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给当事人描绘出虚幻的希望;在处理问题时,又常常采用极端手段,煽动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最终不仅无法真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会让当事人陷入更大的困境。相对而言,从国家机关走出的律师,大多秉持严谨的职业操守,不会轻易许诺,而是通过踏实的工作和努力,真正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 郑明玖始终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摆在首位,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独树一帜的工作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选项,赢得了当事人的肯定。
在法律实践的过程中,郑明玖敏锐地察觉到,裁判者由于工作负荷大、视角受限等因素,有时就某一特定问题的认识难免偏颇。在他看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及时且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如此,庭审结束后,他也不会掉以轻心,而是结合庭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整理并提交代理意见及相关文件,以尽可能影响裁判者作出有利于己方当事人的裁判。当然,律师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形式并不重要。
对于代理律师而言,在说服裁判者和满足当事人要求之间找到平衡,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郑明玖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这一平衡的实现,高度依赖律师的专业度。律师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法律专业功底,还需具备相关行业知识,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与裁判者沟通时,要做到客观、专业,只有这样,我们的意见才有可能被倾听;在面对当事人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法律问题,让当事人理解案件的进展和可能的结果,赢得他们的信任。同时,他也语重心长地提醒同行:“律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避免过度侧重某一方面,不然很容易影响整体的服务质量。毕竟,我们的工作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郑明玖参与的济南轻骑上市公司破产和解及恢复上市业务堪称一场扣人心弦的破局之战。当时,济南轻骑因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暂停上市交易。因债务缠身,深陷财务危机,济南轻骑恢复上市面临重重障碍。当时上市公司通过破产和解实现债务重组的先例极少,法律体系也不完善,缺乏成熟指引,郑明玖和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与其他中介机构及相关方面精诚合作,迎难而上。济南轻骑最终实现债务重组和恢复上市,浴火重生。这一创新举措,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
郑明玖承办了若干最高人民法院、省级高院以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审理的重大民商事争议案件。在郑明玖的职业生涯中,二审改判案件是其专业能力的有力见证。他代理的多起二审改判案件,挑战与机遇并存,每一次改判都源于他对案情的深入研究、与裁判者的有效沟通,更源自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在厂房租赁合同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房地产合作开发纠纷、股权转让纠纷、案外人财产追缴异议等诸多案件中,一审判决均对当事人不利。面对困境,郑明玖带领团队积极应对,通过专业分析、提交类案裁判、有效沟通等方式,成功实现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这些案件充分展现了郑明玖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执着维护。他不放过任何细节,努力寻找案件突破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律师的职责与使命,为当事人带来公正与希望。
在破产清算业务领域,上正恒泰一直积极探索,不断前行。在正式加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名册之前,上正恒泰作为债务人/投资人/债权人律师,参与处理过多起企业破产清算业务,包括:上市公司济南轻骑(600698.SH)破产和解、上市公司银亿股份(000981SZ)破产重整、上市公司中孚实业(600595.SH)破产重整、北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闭清算、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债务重组、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权经纪有限公司清算关闭等。
2022年上半年,郑明玖牵头组建破产清算业务团队;2022年12月,经过考试、考核等相关程序,上正恒泰正式载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企业破产案件管理人名册。团队组建初期,成员们热情高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问题接踵而至。管理人的工作千头万绪,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收费低。在能否坚持的问题上,成员们一度产生动摇。面对困境,郑明玖没有丝毫退缩,他与数位合伙人迅速达成共识,他们主动垫付资金,理顺工作机制,确保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如今,团队已发展至20余人,设立了债权申报和资产调查两个专职岗位,各项目有负责人统筹、其他律师协助,分工逐渐明确清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已然完成。凭借密切的团队协作,他们先后处理破产及强制清算案件30余起,其中已成功结案20余起。对于未来,郑明玖充满信心。他强调:“作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支持和服务的重要一环,假以时日,破产清算业务定会成为上正恒泰新增重要特色律师业务。
郑明玖认为,在当前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必然趋势。我们的律师业务应紧跟步伐,不能退缩,要深入研究新领域,为客户出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持续巩固和拓展律所的专业优势与业务版图。在资本市场领域,目前业务有向大所集中的趋势。然而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日益透明化以及AI 技术的广泛应用,业务模式可能会趋于扁平化,中、小律所或有更多机会。他认为,企业IPO 等业务流程化程度将会提高,技术壁垒随之降低;而并购重组相对复杂,更具个性化。郑明玖还强调关注数据业务的重要性。他指出“当下,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我们必须紧跟上这股潮流,就如同当年我们积极投身证券业务一样。回顾过去,证券业务在起步阶段就属于高端业务,历经多年发展,至今仍保持着较高的业务层次和市场价值。我相信未来数据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服务,也会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此外,他提到,“如今,法律业务方向融合趋势愈发明显,这对律师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刑事案件不再局限于传统类型,像证券、公司相关的经济犯罪案件不断增多,这些案件的复杂性使得传统刑事律师难以独自应对。而且在经济领域,罪与非罪的界限模糊,裁判者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更需要刑事律师与民商事律师携手合作,共同处理重大刑事案件,律所也应顺应趋势,组建更全面的多领域团队。另一方面,对于律师个人而言,具备综合能力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以刑事案件为突破口,向金融、民商等领域渗透,能打造独特的个人优势。特别是年轻律师,一定要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形成难以被替代的比较优势和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三十载律途,郑明玖踏过荆棘、沐过风雨,却从未放下对法律的满腔热忱,反而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炽热。他以坚定的信念为灯,以专业的智慧为杖,在法治的长路上逐光而行,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律师的专业性与责任感。他不仅是行业的引路人,更是后来者的灯塔,用三十年的坚守与探索,为无数人照亮了通往公平正义的前路。未来,他和团队将继续怀揣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以不懈的探索精神为每一位当事人捍卫合法权益,在法治的星河中续写属于他们的璀璨篇章。